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
2004-11-22
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 江苏省汇鸿集团纺针进出口公司 徐甜甜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和最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盈利,而减轻税负是企业保证其利润水平的措施之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收贯穿其全过程,因此,将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减轻税负进行有效的财务筹划,成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 一、 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期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税收筹划具有三大特性: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 合法性表示税收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负担,属于偷逃税行为,是要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的,但是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做出选择低税负的决策是无可厚非的。 筹划性意为事先规划、设计和安排。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增值税或销售税;收益实现或分配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纳税对象的性质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在另一方面对纳税人提供了可供选择较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都不能视为税收筹划。 目的性表示纳税人希望通过税收筹划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这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税收成本,较低的税收成本则意味着高资本回收率。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这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收款的欠税行为,而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推延纳税期的行为。纳税期的推延相当于使企业获得了一笔零成本资金,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有利于增加股东权益。不管是哪一种,都实现了“节税”的目的。 准确理解税收筹划,进行正确合理的税收筹划,必须注意区分“税收筹划”和“避税”这一组概念。所谓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的漏洞,或是滥用税收优惠谋取私利,这种行为虽然采用合法手段减少税收义务,但有悖于税法的立法意图。尽管避税和税收筹划具有合法目的的一致性,都是为了维护、增加和扩大纳税人的既得利益,减少纳税数额,使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分配更有利于企业和纳税个人,但它们在内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一、避税是通过钻税法的空子以取得税收利益,虽然不违法却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而税收筹划是完全合法的,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 第二、避税不利于纳税人长期的资本融通。随着各国反避税力度的加大和税法的不断完善,税法漏洞一旦被堵,纳税人可能要陷入不利境地。而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长远利益的考虑,使公司利益与国家的产业导向相结合,利于公司的发展。 第三、避税取得的税收收益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而税收筹划在取得税收收益的同时,还使社会公众利益得到了提高。如纳税人从事“三 废”产品的再加工,税法规定此类生产免税。因此,纳税人在取得免税好处的同时,又取得了环保效益。 所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税收筹划和避税的区分,以免走入避税的误区。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l、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股东财富最大化, 它的实现主要受到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内部管理环境是指企业内部做出的管理决策,诸如筹投资决策、股利决策等,它是人为可以操纵的。外部环境又称企业理财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只能去适应它的要求和变化,而不能去改变他。税收 法规就是外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税收约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而是税后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根据成本收益配比原则,权衡纳税成本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大小,选择最优方案,从而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意义。 2、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还可以防止企业陷入税法陷阱。税法陷阱是税法漏洞的对称,是税法不完善的表现。税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而很多企业对它知之甚少,很容易便陷入税法陷阱,从而缴纳更多的税款,影响企业的财务利益。税收筹划可以有效防止企业陷入税法陷阱,以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资金、成本、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外,税收筹划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将税收筹划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标准,将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 提高。 , 4、税收筹划有利于微观财务利益和宏观财务利益趋于一致。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虽然从目前看少缴了税款,但从长远看,随着产业布局的逐步合理、可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收入和利润增加了,自然就会缴纳更多的税款,国家的税收也将同步增加。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三、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要以其现实的可行性为前提,即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环境和配套措施。从我国现有的客观经济环境来看,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有以下可行性。 1、税收是国家宏观经济的一种调控手段。国家通过设置税种,确定征税对象和征收环节,确定差别税率以及减免税等手段,来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现实可行性。企业进行这类税收筹划不仅符合国家立法的目的,还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2、税法政策的差别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任何国家的税收政策都不是单一的。无论一个国家的税制如何健全,税收负担在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样纳税人就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以选择。并且税收差别越大,选择余地越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也就越大。 四、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纳税是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因此,税收筹划涉及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它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 企业设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l、企业注册地址的选择。一个国家由于传统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同地区会存在税负差别。例如,税法规定,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在国家确定为“老、少、边、穷”地区的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企业在选择注册地址时充分考虑这些税法的优惠条件,不仅可以节约税款,而且对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一个双赢战术。 2、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目前许多国家对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如公司的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所得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的利润不缴公司所得税。从纳税的角度来讲,独资、合伙企业比股份公司有利,可少缴纳所得税 3、企业经营规模的税收筹划。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划分标准为:工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 00万元以上,商业企业年销售额在1 80万元以上的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可抵扣进项税,否则,应划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工业企业6%,商业企业4%,不可抵扣进项税,另外.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如果财务核算健全,也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由于以上税收政策的差异,给企业带来了选择上的余地,对于新办企业,可以测算一下税收负担率,若税收负担率低于6%或4%,则应申请为一般纳税人,若税收负担高于6%或4%,则设法申请为小规模纳税人。这样将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 (二) 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主要有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两种方式。税法规定,股息支付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而利息支出则可以作为费用列支,允许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扣除。所以企业利用负债筹资可以获得利息的节税效应。但是,并非企业负债越多,利息的节税效应就越大,而要以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增加负债筹资,不仅可以获取节税收益。而且通过财务杠杆,还能增加所有者的权益。但是,若总资产收益率低于负债成本率,增加负债筹资。非但不能取得节税收益,还会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财务风险,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濒临破产的险境。因此,企业一定要把握负债筹资的度,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全部筹资成本最小,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三) 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对扩大投资方式的选择。如果企业想扩大投资,与其建厂房、买设备。还不如兼并有可能盘活的同类亏损企业, 因为兼并同类亏损企业后。可以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盈亏互抵,利用积累亏损抵消赢利企业一方的利润;或抵消今后一定年度内的利润,从而降低税收负担。并且还可以享受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经济效益好的国有企业兼并困难国有企业而制定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兼并同类亏损企业是企业投资的首选方案。但这也要以企业在限定的时间内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前提,否则,一切损失都将完全由企业负担。 2、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添置固定资产。即可购买,也可租赁,采用购买投资方式的好处是折旧可以递减账面利润,少纳所得税。不足之处是购买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要一并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租赁有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形式。经营性租赁,租金可以作为费用在税前列支,但是无折旧可以抵减;而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和支付的租金可全部计入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相比之下,融资租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优选择,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税负。 (四) 利润分配的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在利润分配中的运用主要考虑所得税对不同应纳税所得的影响,股份制企业分配利润,不妨采用股票股利和股票回购回报股东的方式。因为若分派现金股利,股东还要缴纳所得税。而个人所得税率通常要高于股票股利和股票回购所负担的资本利得税。联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利润,税法有“先税后分”的规定,即先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再进行分配,而且还规定,如果投资方企业的所得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投资企业可以采用保留联营企业的税后利润不进行分配而转增投资企业股本的办法,来减少投资企业的税负。对于合作经营企业和合伙企业,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先分后税”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企业经营所得可以先按出资比例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由投资者各自缴纳所得税。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由于投资者个人分得利润数额较少。而且运用的税率也较低,因而也可以减轻整体税负。 (五) 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1、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很大,存货是纳税人调整应税收益的有效工具,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不同的计价方法所计算出的期末存货价值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方针和市场环境,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的存货计价方式。在税收筹划时具体采取何种存货计价方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能使销售成本增大,应纳税所得减少;在通货紧缩、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 能使销售成本增大,应纳税所得减少。这两种处理方法,不但可以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而且也符合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为了不违背会计的“一贯性’’原则,企业还必须在财务报告中说明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原因及影响。 2、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有多种方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同样应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1)如果各年度内所得税率不变或有下降趋势,则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计提折旧,加大成本而减少利润,从而减轻企业前期的税收负担,获得延期纳税的收益,这相当于财政为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2)如果各年度所得税率有上升的趋势。则以直线折旧法为优。因为此时加速折旧法延期纳税的收益与税车高低成正比,在未来所得税率越来越高时,以后纳税年度税负的增加一般会大于延期纳税的收益,故直线折旧法比加速折旧法更有利, (六) 转移定价中的税收筹划 关联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交易、劳务供应与资金往来时,可以根据双方协商,制定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通过转移利润,来实现总税负最小,企业之间,特别是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如果甲公司所在地区的所得税率较高,而乙公司所在地区的所得税率较低,则提高甲公司的进价,降低乙公司的进价,使利润尽可能多的留在乙公司,能减少所得税的税负。尽管各国反避税的目标上均有对利用关联交易定价转移利润问题的限制,但是在一个集团公司内部,尤其是跨国公司内部,利用关联交易定价进行税务筹划则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五、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税收筹划必须以不违背税法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为前提。 2、进行税收筹划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节税的意愿和动机,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于进行税收筹划。因为税收筹划具有事先规划的特点,它的展开要求企业组织配备专门的人员,还要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如果这种耗费大于或等于税收筹划的收益,则企业应选择放弃进行税收筹划,否则,将得不偿失。 3、税收筹划要着眼于整体,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只盯着个别税种。而要全面考虑各种税种的整体税负效应,进行整体筹划和综合衡量,力求整体税负最轻,长期税负最轻。防止顾此失彼,前轻后重。 4、税收筹划政策不能一成不变,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家税收制度及会计法规的变动,及时做出税收筹划政策的调整。 5、最优纳税方案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因为税收筹划与企业其它财务管理决策相同,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税负的减少不一定等于资本总体收益的增加,有时一味追求税款的减少,反而会导致企业总体收益的下降。相反,有时表面上看来多缴纳了税款,牺牲了税收利益,其实却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非税收利益,这就是所谓的“逆向”税收筹划。例如许多跨国纳税人反常道而行,避免进入低税管辖 区,而进入高税管辖区,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达到规避外汇管制。有效实现所需资本转移以及逃避预期风险等非税收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一些处在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低税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运用转移定价将利润“逆向”转移到境外高税区,也是出于这种目的。总之,使企业总体收益最多的纳税方案才是最理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