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3.第3期)
2023-02-20

密切区域合作 拓展自贸版图 维护多边体系

中国推动多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开花”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签署中国与菲律宾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召开欧洲企业座谈会,出席达沃斯世贸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与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举行视频会谈,会见尼加拉瓜总统投资、贸易和国际合作顾问劳雷亚诺……年初以来,商务部为促进多双边经贸合作积极牵线搭桥,以一场场出访与会谈拉紧合作纽带,为外贸企业“走出去”筑牢坚强后盾。

与此同时,企业也迎着利好春风铆足干劲开启新程。“自1月28日开工以来,各生产线已开足马力全面生产。今年开年,格兰仕关于微波炉、烤箱、冰箱、洗碗机等产品的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了二季度。”格兰仕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月十五刚过,公司就派多名农化人员前往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的市场做摸排工作。”江苏华昌化工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翟巫龚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大队人马出海正是为了实地了解疫情发生三年期间东南亚种植结构和化肥进口渠道的趋势变化,以便公司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产品出口调整。

外贸企业积极“走出去”信心坚定,这份信心来自于日益深化的多双边经贸合作利好的“满格”助力。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于日前召开,“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被列为今年商务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

过去一年,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中国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23年,春风浩荡满目新,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的初心不变,步履更铿锵,扬帆奋进正当时。

高质量实施RCEP区域经济发展涌动新机遇

装载物料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流水线上一个又一个产品组装成型,生产线马力全开……走进格兰仕厂区,一片热火朝天忙生产的场景映入眼帘。

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企业之一,格兰仕的产品和服务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品牌。“其中,RCEP国家是格兰仕的重点市场,主要出口微波炉、烤箱、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格兰仕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实施。一年来,中国高质量实施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带来新机遇,有效推进了成员间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税减让是RCEP在货物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型开放成果。记者了解到,根据RCEP条款,格兰仕部分家电关税降低,如出口到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关税从10%降低至5%,极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与格兰仕一样,浙江嘉益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RCEP生效实施所带来的红利。该公司外贸经理顾莉莉说,去年年初,公司申领到全省首张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出口到日本的保温杯,税率由原来的3.9%下调至3.2%,全年享受关税减让20余万元。“今年税率进一步下调至2.8%,这让我们的商品更有竞争力,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扩大出口。”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尽管RCEP生效实施才一年多,但已在促进贸易便利化、整合产业链、增强区域发展吸引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上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中国在RCEP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中国经济更有力的增长将给RCEP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进展新出发自贸朋友圈升级提速

近年来,中国主动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趋势,积极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建设互利共赢的自贸区。如今,中国陆续同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覆盖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逐步构建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布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投资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以出口氯化铵、合成氨、尿素、精甲醇、复合肥等产品为主的江苏华昌化工进出口公司,其主要出口市场为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和泰国等东盟国家。最初,为打入这些市场,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出海六七年来,举办了近千场农民推广会,开发了近百块试验田,通过大规模的实验数据论证,获得了当地市场的信赖和认可。

翟巫龚说,东盟国家农业主要以种植棕榈、水果和水稻等作物为主,公司针对这些农作物出口相应的化肥产品。比如,利用水稻测土配方肥料,降低了施肥次数,在同等成本下,产量提高了20%左右,受到当地市场的欢迎。

这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中国企业与当地深化合作的生动写照。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也是东盟与外部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增势喜人,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密切,进出口规模达6.52万亿元,增长15%。同期,东盟占中国外贸比重比2021年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1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高标准自贸区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2023年开年,自贸区建设就有新动作:2月7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启动首轮磋商,双方就谈判的程序规则、组织安排和工作计划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后续谈判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鹞飞看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具有四方面重大意义。首先,这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有利于中国在RCEP中发挥更大作用,为RCEP带来新活力,同时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再次,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资源要素禀赋互补性强,容易携手建立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体系,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最后,有利于发挥中国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比较优势,促进企业“走出去”。

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诚意满满

当前,中国正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商务部方面多次强调,加入CPTPP有利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CPTPP成员国拓展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扩大对华经贸合作。

谈及如何推动加入进程,《管理现代化》杂志常务副主编、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卞永祖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中国超大规模经济和市场的优势。CPTPP要想发挥其优势,必须吸引大型经济体的加入,而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最大的单一市场,这对于CPTPP成员国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要加快国内市场制度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并着力劳动者保护,与国际高标准接轨。

全面推进加入DEPA是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另一大有力行动。2022年8月,中国加入DEPA工作组正式成立,意味着中国全面推进加入DEPA的谈判。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下一步,推进加入DEPA进程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跨境数字贸易,即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二是数字服务贸易,如发展数字技术进口和数字技术出口,帮助亚非拉国家建立网站、开发APP等,同时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三是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当前国内数据要素流通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交易市场规则。

维护多边体系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入世20年来,中国切实履行相关承诺,为世贸组织的稳定运转以及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世贸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的规模和力量因中国的加入获得了极大扩充。

2022年6月,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MC12)就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和疫情应对、渔业补贴、粮食安全、世贸组织改革、电子商务等达成一揽子共10项协议,成果丰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已停摆多年,导致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MC12能够在上述软性议题方面取得一些成果,标志着多边主义一次关键而重要的胜利,有利于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贸组织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一定会努力推动其成果的落实。

谈及在具体落实方面,中国应如何发挥大国责任和担当,卞永祖认为,一方面,中国要着力与世界各国协调,加快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打破阻碍国际贸易和经济复苏的藩篱,促进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另一方面,中国要把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扎实落地实施。“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果。随着中国向建设贸易强国迈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花更大力气推进,尤其是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土壤。”

当前,全球贸易“逆风”正劲,世贸组织改革道阻且长,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步伐,以更好促进世界经贸合作仍是一个重要议题。卞永祖表示,加快世贸组织改革符合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中国要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角度出发,尽快提出改革相关议题,引导改革方向,维护世界公平贸易体系;同时,中国也要分享在区域贸易体系如RCEP等建设中的经验和成果,为世贸组织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RCEP以合作促区域发展未来更可期

日前,大连星雨贸易有限公司申请签发了辽宁省首份对印度尼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RCEP生效前,我们通过申请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已为货物节约近百万元的关税成本。今年1月RCEP对印尼生效后,企业可通过选择更具税率优势的原产地证书提升自身外贸市场竞争力。”该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生效实施一年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奏响了区域一体化的‘亚洲强音’,为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提供了活力,是全球经济复苏增长的最大亮点。”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对RCEP区域开放发展作出高度评价,并表示,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对RCEP成员产业合作、互联互通、领域合作产生重大利好,相信将惠及RCEP区域经济新增长。

各国商通需要政和

RCEP生效实施首年释放的红利有多大?一组数据可见一斑: 2022年,中国对包括东盟在内的RCEP其他14个成员贸易额12.95万亿元,增长7.5%,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8%。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贸易增速超过两位数的达8个,其中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柬埔寨、老挝进出口增速均超过20%。前11个月,中国对RCEP成员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为16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中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金额约219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其中RCEP成员中的韩国、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了122.1%和33.1%。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RCEP成果的取得更加难能可贵,为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提供了活力,对区域外跨国公司也具有强大吸引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外商投资RCEP区域。”许宁宁说。

2023年,RCEP实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不容乐观的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RCEP如何稳步前行?

许宁宁分析称,影响2023年RCEP实施的因素有内部、外部及其相互交织作用,关键在于内部,在于RCEP成员出于内在需要而实施RCEP协定的决心和信心、执行协定的落实力度和程度、区域营商环境的完善和提升、企业抓住市场开放带来新商机而采取的经营措施等。

他强调,RCEP各成员商通需要政和。“各有关方应充分意识到,RCEP成员若想从RCEP实施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特别需要成员间增进互信、发展友好关系。RCEP的达成及生效来之不易,各签约方应倍加珍惜这一重大合作协定并积极执行协定。”

围绕新的一年对RCEP实施的展望,RCEP成员工商界有着普遍共识——全力捕捉RCEP机遇,促进经济复苏更可期。自今年1月2日起,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印尼工商会主席阿斯加德·拉斯吉德说:“印尼议会在全球经济步入复苏轨道之际正式批准了加入RCEP,RCEP必将在电动汽车制造、高铁建设、移动支付、能源设施建设等领域给业界带来更多的便利,不仅使中国和印尼受益,也将为区域内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许宁宁看好RCEP的发起者、主导者东盟的经济增长,他预计2022年、2023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将在5%以上。“相信2023年在RCEP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RCEP实施推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惠及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企业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RCEP实施的最重要和直接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及其国家经济增长。”许宁宁说,当前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而采取经营行动。

为此,许宁宁建议,企业应抓住区域开放的制度创新带来的商机实施创新经营,自觉掌握和用好RCEP规则,创新经营思路、经营模式和方式,扬长补短,开辟新发展途径和空间;应关注和参与RCEP成员的行业对接及产业合作,以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加强对自贸协定的研究并制定经营方案,谋划叠加用好多边、双边自贸协定开发国际市场。掌握RCEP各成员之间的经贸互补性、贸易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RECP成员间达成的共识和正在实施的行动计划等,以便更好地实施经营。

此外,在服务RCEP高质量实施方面,许宁宁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商协会应进一步加大RCEP培训宣介,为企业用好RCEP规则提供有关咨询服务;RCEP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应为人员、货物往来提供便利条件;应将政府实施的国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等合作与企业的关切和参与有机结合,并共同助力推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应以助力企业在RCEP实施中发展作为抓手推进双循环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认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

一是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王晓红日前在2023年中宏观察家迎春座谈会上指出,加入WTO以来,中国逐步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融入了全球大市场和全球产业链。当前,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尤其要放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市场准入;切实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准入准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强势崛起,构建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体系的要求更为迫切。对此,中国要对标边境后规则深化改革,尤其要在竞争中性、国企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方面深化改革,以塑造高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和引导力,实施好RCEP,推进构建面向东亚、东南亚的区域产业链体系,同时为中国加入CPTPP奠定规制基础;推动CPTPP、DEPA谈判进程;推动“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发挥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力;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签订多双边《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推动现有自贸协定升级。

二是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提升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要把推动数字技术、研发设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作为改善供给侧结构、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提高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水平,吸引跨国公司设立研发设计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服务体系。提高货物贸易数字化水平,创新发展服务贸易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三是扩大中西部开放促进区域开放平衡协调发展。要加强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中西部面向“一带一路”的贸易大通道;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转移,培育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尤其要把发展数字贸易作为提升中西部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

四是加强开放创新合作,推动自主创新。数字经济时代更加强调开放创新合作。要支持头部企业构建全球创新平台,引导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研发、工业设计、跨境电商等各类数字化平台。要注重发挥外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的独特优势、在构建全球创新链中的黏合剂作用、在组合全球创新要素中的内引外联作用,与发达国家构建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的技术合作新模式。要建立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

五是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发挥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开放高地作用、先行先试作用和制度集成优势,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对标CPTPP、DEPA规则进行开放压力测试,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教授认为,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需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高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推行、维护和运营新的国际规则,推动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的“三零”开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巨大优势,扩大中国市场开放将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更多空间。

当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和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同时,数字技术正在带来新一轮沉浸嵌入式的全球化。新一轮全球化呼唤世界性的公共产品,要求将传统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同时要铺设技术性基础设施、制度性基础设施和安全性基础设施,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此背景下,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竞争新的着力点。

许正中还指出,在数字时代,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还须构建域外治理体系、引育全球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域外治理体系构建方面,提升制度建设水平是推动中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产权、知权、股权、资权和税权五权联动渗透形成的制度工具将成为构建域外治理的基础设施体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倡导竞合多赢的中国方案,引领创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新型全球发展环境。在引育全球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要搭建产业链、创新链相互联动的双链条,实现重大的产业发展和重大的技术突破,打造高技术集合型的产业集群融合体。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欧洲经济增长面临考验(经济透视)

日前,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5%,欧盟增长3.6%。此外,去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1%,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这些数据虽好于市场预期,但也凸显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许多成员国接近零增长等现实难题。2023年欧盟经济复苏和发展依然面临多重考验。

欧盟2022年取得的经济成绩,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欧盟经济复苏计划的拉动效果初显。2020年,欧盟推出75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经济复苏计划。2022年,所有成员国都提交了实施方案,有26个国家获批准并开始实施方案,有些国家已开始申请使用第二笔资金。这一经济复苏计划涵盖绿色转型、数字转型、智能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社会和区域协同发展、疫情应对以及下一代青年和教育政策等六大领域,其中绿色转型、包容性增长和社会发展是重中之重。大量资金在2022年涌入欧盟成员国,无疑对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项研究预测,该计划每年会提高欧盟实际GDP水平1.2至1.5个百分点。

二是国际贸易增长显著。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欧盟国家供应链得到部分修复,对外贸易增长迅速。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欧盟对外出口货物同比增长18.7%,进口增长44.8%。剔除能源等初级产品,制成品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6.3%和28.0%。该统计还显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2022年前11个月,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为7898亿欧元,同比增长26.3%。

三是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均有所提高。2022年11月欧盟资本品生产同比增长9%。2022年第三季度,欧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1.9%,人均消费增长0.7%。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增长,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酒店入住人数同比增长200%—300%。

当前,欧洲经济亟须解决能源供应紧张、通胀居高不下、货币政策收紧等一系列挑战。能源方面,乌克兰危机以来,国际能源价格急剧上升,欧元区通胀率一度上升到两位数。这也导致欧盟经济的季度增长环比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减弱,到第四季度基本为零。国际能源署日前对欧洲2023年的能源供应形势“敲响警钟”,认为欧洲不应因近期能源价格有所下降而放松警惕,敦促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该机构预计,2023年欧盟面临约2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短缺,约占欧盟天然气基准总需求的6.8%。

通胀方面,当前欧洲地区通胀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欧盟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1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8.5%,连续3个月放缓。但这一数据仍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在持续上升,说明价格压力仍较大。欧洲央行近日宣布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50个基点,并重申将维持资产负债表缩减规模,保持货币紧缩步伐。欧洲央行持续大幅加息虽有助于遏制通胀攀升,但同时将抬高借贷成本,抑制经济活动,欧元区经济短期内恐将表现疲软。

在能源危机难解、通胀高烧难退、欧洲央行加息难停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预计2023年欧洲经济将进一步承压。如果通胀能够得到有效压制,下半年欧洲经济将有起色。反之,则有滞胀风险。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