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会会刊
服务外包大国距中国还有多远
2009-03-05

目前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受到极大冲击。但麦肯锡的一份报告预计,长远来看,国际服务外包仍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潜在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至2010年潜在市场规模或达6000亿美元。

近段时间以来,京、津、沪、穗、深、宁等城市无不对“服务外包之都”的桂冠虎视眈眈。从环渤海、长三角到珠三角,哪一个城市群能率先突围?中国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服务大国?

1、各地同质化竞争严重。2006年起已有京、津、沪、穗、深、宁等16个城市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此外还有无锡太湖保护区等4个工业园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而由各地方省市批建的较低级别的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区也不在少数,现在已有超过20个城市将“打造服务业外包之都”列入了发展规划。

遍地开花的格局,显现出中国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外包服务产业的热情,但蛋糕远比看上去的要小,各地政府蜂拥而上必将形成忙于内耗、打价格战的纷争局面,不利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发展,使之在与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竞争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 险。

2、过度看重成本,不重视学习创新。服务外包产业分为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两大类。目前中国企业承接的主要是小规模、技术含量不高的软件外包业务,较少涉及提供解决方案的高端业务流程外包,主要原因是整体实力不强。在中国,年营业额达1亿美元以上的软件外包企业已是凤毛麟角,而印度企业的营业额达10亿美元只是寻常之事。此外,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总是强调自己比别人便宜,但事实上,发包方往往更看重承包方为其提升价值的服务能力。在国际外包条件下,跨国的发包方既要利用中国承包方的成本低廉和市场优势实现其战略目的,又要想方设法运用自己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因此必然会想办法把承包方的中国企业锁定在产业链低端为其进行国际代工。如果中国的代工企业不能及时把价值链转化为学习链,并最终把学习链转化为创新链,依赖于价格低廉取得的短期经济增长,就可能有损本国企业的长期创新能力的建设。

3、知识产权保护“欠奉”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的名声欠奉,也成了“中国服务”的短板。曾有一家日资企业的驻华代表抱怨,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时特别担心信息会被泄露。该人士认为:“中国的外包企业想要赢得国际客户,就一定要了解什么样的内容会被客户视为知识产权,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来处理和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的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有利于保证中国接包企业科研开发的活力。

4、非技术性经营能力待加强。对于中国的服务外包承接企业,服务业越来越多的业务不是流向劳动力最为廉价的国家,而是流向工作完成最好的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要做的是:把自己定位为高质量、信誉好的软件提供者,这远远重要于低价。不过,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要潜心解决自身品牌、内部管理等非技术因素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可能有很好的技术,但经营却很糟糕,普遍缺乏关键的国际客户资源。目前,大部分日本的离岸外包业务仍主要从日本的大型1T系统集成商那里分包,中国企业尚未建立起直接、深入和战略性的客户关系,大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尚不具备国际营销的经验和能力,严重阻碍其未来发展。

5、“中国制造”可作转型“中国服务”跳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使印度获得“世界办公室”称号。但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对外依存度太高,始终被锁定在代工的阶段,而且金融危机一来就陷入风雨萧条。中国应以印度模式为鉴,结合自己的制造业优势走内外兼修的道路。其实,所谓产业升级,并不意味中国应该放弃“世界工厂”而转型去做“世界办公室”。相反,利用服务业外包的国际机遇,实施制造业外包与服务业外包协同发展的策略,是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并相应建立多层次的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最佳工具。